提到“生气”,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种需要控制、压抑甚至避免的情绪。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,把生气看作一种美德呢?生气不仅是一种自然的情感,更是我们的保护机制——它提醒我们,界限被越过了,需要关注和行动。
Make An Appointment作者信息:
逸嘉是一名骄傲的酷儿心理咨询师,现居于塔卡隆托(殖民政府称为多伦多)
本质上,生气是一种信号,它让我们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对劲了。可能是我们的需求被忽视了,我们的界限被侵犯了,或者我们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。换句话说,生气是我们内心的“守护者”,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感受,保护自己的权益。
当我们学会倾听自己的愤怒,而不是直接否定它或者被它掌控,我们实际上是在尊重自己,认可自己的情绪。生气的出现是告诉我们:“这里需要你的注意。”
如果我们选择忽略愤怒,它不会凭空消失,而是可能转化为其他情绪,比如抑郁、无助、倦怠,甚至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否定。这种内化的愤怒就像慢性毒药,会一点点侵蚀我们的心理健康,削弱我们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。
很多人害怕愤怒,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经历让我们觉得愤怒是可怕的、破坏性的。也许我们见过失控的愤怒场面,或者被教育说表达愤怒是不被接受的。于是,我们选择压抑自己的愤怒,切断与这种情绪的联系,但这样反而失去了愤怒最重要的价值——保护我们自己。
停下来问问自己:“我和愤怒的关系是怎样的?”
我允许自己生气吗?我是否能接纳愤怒是一种健康、自然的情绪?还是我习惯性地压抑它,害怕它的力量或者后果?
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愤怒,重建对它的信任,让我们学会以更健康的方式与它相处。
接纳愤怒并不意味着让它随意爆发。相反,我们可以学着“和愤怒同在”,既不压抑它,也不被它完全掌控。
与愤怒同在,意味着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保护者。我们可以通过愤怒坚定自己的立场,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,划定健康的界限。这种愤怒是有根基的、是有意识的,它是一种力量,而不是混乱。
与愤怒相处的方法:
承认愤怒:当愤怒出现时,先承认它的存在。可以试着对自己说:“我很生气,因为……”
倾听愤怒:问问自己,这种愤怒想告诉我什么?是哪个界限被越过了?是哪个需求没被满足?
表达愤怒:找到健康的方式释放愤怒,比如通过运动、写下感受,或者用平和而坚定的方式沟通自己的想法。
理性回应:给自己一些时间消化情绪,再采取行动。这样可以避免情绪化的反应,而是做出理智的选择。
其实,生气是一种自我关怀的表现。它告诉我们,我们是值得被保护的,我们的感受和界限是重要的,我们有权利为自己发声。
当我们学会把生气当作一种美德,而不是一种需要压抑的负担,我们就能够重新掌握这种情绪的力量,用它来帮助自己成长,找到内心的平衡。
那么,你和愤怒的关系是怎样的呢?与其害怕它,不如试着接纳它,把它当作你的向导、老师和守护者。愤怒并不一定要像火山一样爆发,它也可以是温暖而坚定的火焰,照亮你通向自尊和力量的路。